找到相关内容2146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(1)

    主导的倾向把它归之于道家思想的影响,抑或有谈到禅宗影响的,也把禅宗简单地等同于佛教,认为佛的“灭”、“四大皆空”和禅宗的“为宗”、 “本来无一物”,如出一辙,不可能“胸有丘壑”,因而禅宗和佛教一样...画有不少佛教人物画,并画过《庐山图》。《庐山图》虽已不存,但和佛教有关系,确是可信的。因为当时名僧慧远居庐山,庐山成为南方佛教的重镇和象征。现虽史资说明慧远对顾恺之的直接影响,但顾与慧远都是同时代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563877.html
  • 禅境与园林意境

    则万象浑化的生命境界在禅宗这里完全变成了心灵的作用,是心境所在。心冥空无,“无相”、“”、“住”,——即于相不着相,念念相续而不著一所执著;这种空灵的心境中不再有物我、善恶等一切区别、对立...,是与禅境中的人生境界相近的。《续指月录》卷八中载见心来复之语云:“但于日用放舍诸缘,休息万即起觉,常觉不昧。……勿随事物转,涉他机境。……物来即应,物去留,不要起一分别拣择心,……忽然知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263889.html
  • 《敦煌本禅籍录校·南宗顿教最上大乘一卷》说明

  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 │ │起107页103行至108页104行“善知识”,迄│  │第17节 为宗 │ ...校本:  甲本 伦敦英国图书馆藏斯五四七五号。册子本,首尾完整,中缺三行多。  乙本 北京图书馆藏冈字四八号(胶卷八O二四)背。卷子本,首缺尾未钞完。首起敦博本第109页第119行“为妄念故”之“...

    邓文宽 荣新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063957.html
  • 《坛经校释》订补

    于一切法上住”,“于一切[法)上念念不住”,“于一切境上不染”,“迷人于境上有”,均是其比。  37.“即是一行三昧(;原本一行作一切)。”(页二八)“一行”二字原本不误。误识为“一切”,再改“一行...是以”即可理解为“这就是以……”了。故二“此”字不能也不必加。后一句原作“是是以无相为体”,显然是衍一“是”字,删掉可也。前一句脱一“是”字,补上可也。  44.“世人离见,不起于,若念亦不...

    邓文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863987.html
  • 禅海六十年 ——“且以惠能自居 谈泳君的肯定”

    口,不解说法,禅门正法眼藏,涅磐妙心,不立文字语言。”奇怪?在我的记忆中,从来不曾如此说法;如果以《坛经)的主旨而言,说明禅法的要义,是以“定慧”为基础,不说顿渐;“从上以来,先立为宗,无相为体,住为本”,强调“于念念中,自见本性清净,自修、自行、自成佛道”。于思想体系中,谓“不悟即佛是众生,一念悟时,众生是佛。”所以,我之说法,总是告诫来者,应“知万法尽在自心,何不从自心中,顿见真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4464006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。寂,泊然若死,谓之一禅。禅,弃也,弃十三亿秽念之意。已获数定,转念著随,……意定在随,由在数矣。垢浊消灭,心稍清净,谓之二禅也。……行寂止意,悬之鼻头,谓之三禅也。还观自身, 自头至足,反复微察,内体污露。……于斯具照,天地人物。其盛若衰,无存不亡。信佛三宝,众冥皆明,谓之四禅也。摄心还,诸阴皆灭,谓之还也。秽欲寂静,其心想,谓之净也。得安般行者,厥心即明。”……  可知禅的修行与调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从菩提达摩到大意宗杲——一个禅学认识架构的历史形成

    相”,而是这所不在的“明觉”的作用。在内敛于其中的身心活动巾,没有任一、  任一相可供捕捉,刻意去捕捉它,也就犯了将焦点意识转移到支援意识的错误,造成二忌义剥  夺”的反效果(这也就是神会严厉批评...焦点意识的二刚后际断”,提撕著每一个直下的转识成悟的修行,在这时时刻刻染的如实明觉中,体现了作为每一起心动背后支援意识的“自性”之浑融恒在。在这架构中,“明心见性”作为活动义、工夫义,取代了达摩...

    林湘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2064105.html
  • 达摩祖师之研究

    之禅法,要心无杂念,而归于一,所以或作不净观,或作念佛观,而达摩禅要做到。有即有分别故,因此他要人“寂然无为”。人心之澄清,犹如眼睛,放一粒灰尘,固然眼睛不清,而放一粒金子于眼中,眼睛同样不清...多起爱僧,这时当作是:今虽犯是我宿作,必受此报,故应甘心受之,所怨怼,不应怨天忧人,亦不自生烦恼。  《经》云: “逢苦不忧,识达故也”。此心生时与道违,体怨进道故也。  (二)随缘行:众生...

    文 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064155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六祖坛经》读后管见

    即是定。何以故?  性自如故。即是定慧等学。(第一卷)(例二)坐禅  ……(例三)辟当时的禅学。……(例四)论金刚经  ……(例五)……以上所引,都是挑选的最明显  的例子,我们比较这些例子,不但...深入的看法。我认为语言文字,是心灵思想的符号。人人都有表达思想的欲望,人人都有创造语文的权利。所以荀子《正名篇》说:“名固宜,约之以命。约定俗成谓之宜,异于约则谓之不宜。”荀子所谓名,即是文字。所谓...

    [台湾]潘重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2364290.html
  • 存在与无明——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

    恒不变,是故此义惟佛能知。所谓心性常故,名为不变。以不达一法界故,心不相应,忽然念起名为无明。”值得注意的是所谓“心不相应,忽然念起”的“不相应”和“忽然”,它表明了无明原来是因为真如无法坚守清净...种梵:一种是下梵(有德之梵),它是有限制的,有属性的,表现为神及其创造的具有不同名称和形态的世界(现象界);另一种是上梵(德之梵),它是摆脱了一切条件因素的,差别的,属性的。把本来是唯一二的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064438.html